針灸精華——三針療法
針灸精華——三針療法“三針”的定義是:一、某些病症針刺三次即控制症狀。二、某種疾病用三個特定的穴位治療。如腰痛取腰針三針,肩周炎取肩三針等。有些是三個穴位的組合,如手三針是曲池、外關、合谷,主治腰疼病和上肢癱瘓等。
“三”是單數,屬陽。“三是少陽,陽氣初生,朝氣蓬勃,漸而隆盛;“三”諧音“生”,生生不息,無限擴展之意。因此,三針不但是一個人,而且是一個療法,即三針療法。
三針療法如下:
一、四神針
位置:百會穴前後左右各旁開1.5。
主治:智力低下、癡呆、頭痛,頭暈。
針法:針尖向外方斜刺0.8-1寸.
二、智三針
穴組:神庭穴為第一針,左右兩本穴神為第二、第三針。
部位:神庭,在頭部,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.5寸。本神,在頭部,當前髮際上0.5寸的神庭與頭維穴連線的內三分之二與外三分之一的交點處。
主治:智力低下,精神障礙。
針法:針尖向下或向上平刺0.8-1寸深,撚轉針法。
三、腦三針
穴組:腦戶穴和左右腦空穴共三穴。
位置:腦戶穴在後頭部,當枕外粗隆上凹陷處。腦空:在腦戶穴左右各旁1.5寸處。
主治:肢體活動障礙,軀體不平衡,後頭痛。
針法:針尖向下沿皮刺0.8-1寸。
四、舌三針
位置:以拇指一、二指骨間橫紋平貼於下頜前緣,拇指尖處為第一針,其左右各旁1寸處為第二、第三針。
主治:語言障礙、發音不清、啞不能言。流涎、吞咽障礙。
五、顳三針
位置:耳尖直上發際上二寸為第一針,在第一針水準向前後各旁開一寸為第二、第三針。
主治:腦血管意外後遺症,腦外傷所致的半身不遂、口眼、窩斜,腦動脈硬化,耳鳴、耳聾,偏頭痛,帕金森氏病、腦萎縮。老年性癡呆。
針法:針尖向下沿皮下平刺1.2-1.5寸。
六、定神針
穴組:印堂上0.5寸為定神1針,左陽白上0.5寸為定神Ⅱ針右陽白上0.5寸為定神Ⅲ針.
位置:印堂,兩眉間中點。陽白,眉上1寸直對瞳孔。
主治:注意力不集中、斜視、前額頭痛、眼球震顫,眩暈,視力下降。
針法:沿皮下,向下直刺0.5~0.8寸出針時用棉球壓針口、以防出血。
七、暈痛針
穴組:四神針、印堂、太陽。
位置:太陽在顳側,瞳子髎穴外0.8寸凹陷中。主治:頭暈頭痛、頭頂痛、偏頭痛、前額痛。
針法:直刺0.5至0.8寸,注意針下有硬物感覺時,是針中髎骨切勿再深刺,可將針稍提高0.2寸即可,進針後不提插撚轉,可用刮針。
八、面肌針
位置:
1、眼瞼痙攣:四白、下眼瞼阿是穴。
2、口肌痙摩:地倉、禾髎、迎香。
部位:四白,眼正視,瞳孔下約一寸之眶下孔中。下眼瞼阿是穴,穴在下眼瞼中間之皮下,針尖向鼻方向沿皮下。地倉,口角旁0.4寸。禾髎,在人中穴旁開0.5寸。迎香,(見鼻三針)
主治:眼肌痙攣、口肌痙亦攣。針法:四白直刺或斜刺0.5-0.8寸。下眼瞼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.5寸。地倉、向頰車平刺0.5-0.8寸。禾髎向下關平刺0.8寸,進針後用電針連續波、頻率稍密。強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痙攣抽緊為度,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緊而不痛為度,留針30-40分鐘。凡用電針必需電後5-10分鐘調大一些,因通電後不再調大,此時病者已經適應而無效了。
九、叉三針
穴組:太陽、下關、阿是穴。
部位:下關:顴骨弓下凹陷中。阿是穴指三叉神經痛的局部。太陽(見暈痛針)
主治:三叉神經痛。
針法:各穴均直刺0.5-0.8寸深。可加電針連續波,留針30-40分鐘。
十、面癱針
穴組:
1、額瞼癱:陽白、太陽、四白。
2、口面癱:翳風、迎香、地倉頰車互透、人中。
部位:陽白、太陽、四白,地倉迎香見暈痛針、面肌針、鼻三針。翳風:在耳垂後凹陷中。人中:人中溝上1/3與下2/3交點。
主治:面神經癱瘓,中風口眼歪斜。
針法:翳風耳後凹陷中央向前直刺0.8-1寸。人中向上斜刺0.5寸深。餘穴均按各針法針刺,針刺後每5-10分鍾,撚針一次,留針30-40分鍾。
十一、突三針
穴組:水突、扶突、天突。
部位:水突:在喉結旁開與胸鎖乳突肌前緣。之交點。扶突:喉結旁開3寸、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和鎖骨頭之間。天突:在胸骨上的正中。
主治:甲狀腺腫大,甲狀腺囊腫。
針法:水突沿皮向氣管斜刺0.5-0.7寸..扶突:沿皮向氣管斜刺0.5-0.7寸.天突:先進刺0.3寸,再將針柄提高向胸骨後斜刺0.3寸。諸突進行後不提插,只有撚針、或刮針留針30分鍾.
十二、眼三針
位置:眼Ⅰ在晴明穴上一分。眼Ⅱ在瞳孔直下,當眶下緣與眼球之間。眼Ⅲ,目正視,瞳孔直上,當眶上緣與眼球之間。
主治:視神經萎縮,視網膜炎,黃斑變性,弱視等內眼疾病。
針法:凡刺眼三針均囑患者閉目,醫者以左手輕固定眼球,右手持針,緩慢撚轉進針。進針後不作撚轉,提插,可用拇指甲輕刮針柄。出針時用乾棉球輕壓針孔片刻,以防出血。針眼Ⅰ輕推眼球向外側固定,緩慢垂直進針1-1.2寸。針眼Ⅱ輕推眼球向上方固定,緊靠眼眶下緣緩慢直針1-1.2寸。針尖可向上斜進。針眼Ⅲ,輕推眼球向下固定,緊靠眼眶上緣緩慢直刺1-1.2寸。針尖可先向上微斜進,再向後斜進。
十三、鼻三針
穴組:迎香鼻通(上迎香)印堂或攢竹。
部位:迎香,在鼻翼外緣中點旁,當鼻唇溝中。攢竹,在面部。當眉頭陷中,眶上切跡處,適宜慢性鼻炎。印堂,在額部,當兩眉頭中間。鼻通,在鼻部,鼻骨下凹陷中,鼻唇溝上端盡處。
主治:過敏性鼻炎、急性鼻炎、鼻竇炎、鼻衄、嗅覺障礙。
針法:迎香,針尖向鼻翼平刺5-8分,鼻通針尖向下平刺5分深,攢行、印堂、向下平刺3-5分。
十四、耳三針
穴組:聽宮聽會完骨。
部位:聽宮,在面部,耳屏的前方,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,張口時呈凹陷處。聽會,在面部,當耳屏間切跡的前方,下頜骨髁的後緣、張口有凹陷處。完骨,在後頭部,當耳後乳突的後下方凹陷處。
主治:耳聾耳鳴。
針法:聽宮、聽會張口取穴、直刺1-1.5寸深。完骨穴向前上方直刺1-1.5寸深,耳三針針後均不提插,可用拇指刮針柄法或輕撚轉法。
十五、手三針穴組:合谷、曲池、外關。
部位:合谷,在手背、第一、二掌握骨之間,平第二掌骨中點陷中。曲池,在肘部、屈肘成直角時,肘橫紋頭與朧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。外關,在腕背橫紋上二寸,橈骨與尺骨之間。
主治:上肢癱瘓、麻痹、疼痛、感覺障礙。
針法:合谷、外關均直針0.8-1.2寸深。曲池直針1-1.2寸深。
十六、足三針
穴組:足三里、三陰交、太衝。
部位:足三里,在小腿前外側,犢鼻下3寸,距脛骨前脊一橫指(中指。)三陰交,在小腿內側,當足內踝尖上3寸,脛骨內側緣後方。太衝,在足背側,當第一、二蹠骨間隙凹陷處。
主治:下肢感覺或運動障礙,下肢癱瘓、疼痛。
針法:足三里三陰交直針1-1.5寸,太衝直針5-8分深。
十七、手智針穴組:內關神門勞宮。
部位:神門,在脘部,腕掌側橫紋尺側端,尺側屈腕肌腱橈凹陷處。勞宮,在手掌心,當第二、三掌骨之間,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。內關,在掌側,腕橫紋上二寸,掌長肌腱與橈側屈腕肌腱之間。
主治:弱智兒童多動症,動多靜少、癲癇、失眠。
針法:三穴均直針0.5-0.8分深。
十八、足智針
位置:湧泉穴為第一針,趾蹠關節橫紋至足跟後緣聯線中點為第二針(泉中),平第二針向內旁開一指為第三針(泉中內)。
主治:弱智兒童的自閉症,多靜少動,啞不能言。針法:均直針:0.5-0.8寸深.
十九、肩三針位置:肩髃穴為第一針,同水準前方二寸為第二針,同水準後方二寸為第三針。
主治:肩周炎,肩關節炎,上肢癱瘓,肩不能舉。針法:針尖與穴位成90°角、直刺0.8-1寸。注意不要過深以免刺中胸腔。
二十、膝三針
穴組:膝眼梁丘血海。
部位:膝眼,屈膝、臏韌帶兩側凹陷中。梁丘,屈膝,在臏骨外上方二寸。血海,屈膝,在臏骨內緣上方二寸處,當股四頭肌肉側頭的隆起處。
主治:膝關節腫痛或無力、膝骨質增生。
針法:直刺0.8-1.2寸。可加電針連續波,紅外線,多罐法。
二十一、腰三針
穴組:腎俞、大腸俞、委中。
部位:腎俞,在腰部,當第二腰椎棘突下,左右各旁開1.5寸。大腸俞,在腰部,當第四腰椎棘突下,左右各旁開1.5寸。委中,在膕窩橫紋中點,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。
主治:腰痛、腰椎增生、腰肌勞損、性功能障礙、遺精、陽痿、月經不調。
針法:均直刺1.2-1.5寸深。(餘同膝三針)
二十二、頸三針
穴組:天柱、百勞、大杼。
部位:天柱,在頸部,大筋(斜方肌)外緣之後發際凹陷中,約當後發際正中旁開1.3寸。百勞,在大椎直上二寸左右各旁開1寸。大杼,在背部,當第一胸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。
主治:頸椎病、頸項強痛。針法:三穴均直針0.8-1寸深。不宜過深免傷內臟。餘同膝三針。
二十三、背三針穴組:大杼、風門、肺俞。
位置:大杼,在背部,第一胸椎棘突下,左右各旁開1.5寸。風門,在背部,第二胸椎棘突下,左右各旁開1.5寸。肺俞,在背部,第三胸椎棘突下,左右各旁開1.5寸。
主治:支氣管炎、哮喘、背痛。
針法:向脊柱方向斜刺0.5-0.7寸。不能深刺,防傷內臟。
二十四、踝三針穴組:解谿、太溪、崑崙。
部位:解谿,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,當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。太溪,在足內側,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。崑崙,在足部外踝後方,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。
主治:踝關節腫痛、活動障礙、足跟痛。
針法:均直刺0.8-1寸深
二十五、坐骨針
穴組:坐骨點、委中、崑崙。
部位:坐骨點俯臥位,在病者臀溝盡頭部,以2、3、4、5指拼攏平放,在小指旁與臀溝盡頭平高是穴。委中,在膕窩橫紋中點。崑崙,在外踝尖與跟腱之中間凹陷中。
主治:坐骨神經痛。
針法:坐骨點:用挾持進針法,以酒精棉球包裹3-4寸長針的針體下段,露出針尖,垂直插入皮膚,過皮後,以左手指挾棉球、扶針體,左手撚針柄,邊撚邊進約2寸深自有麻痹感向足趾傳導時可停止進針。委中、崑崙直針0.8-1.2寸。用電針接連坐骨點與委中,連續波,以病者能耐受強度為準,留針30分鐘,每5~10分鐘調大電針強度一次,可調2-3次。
二十六、痿三針
穴組:上
肢痿:曲池、合谷、尺澤。
下肢痿:足三里、三陰交、太溪。
部位:曲池、合谷:(見手三針)尺澤:上肢腕側,肘橫紋橈側與肱二頭肌腱交點處。足三里、三陰交:(見足三針)。太溪:內踝尖與跟腱聯線中點陷中。
主治:痿症:(肢體肌肉痿弱,無力、活動障礙)。
針法:諸穴均直針0.8-1.2寸,用補法,慢入快出,以針下熱為準,每次留針40分鍾,行補法5次以上,亦可用電針連續波,頻率細疏,以中等強度病者要用舒適感覺為度。30次為一療程。
二十七、脂三針穴組:內關、足三里、三陰交
部位:內關(見胃三針)足三針、三陰交(見足三針)。
主治:膽固醇增高,高血脂症、動脈硬化、冠心病、中風後遺證。
針法:內關直刺0.5-0.8寸深,足三里,三陰交均直針1-1.5寸。
二十八、胃三針
穴組:中脘、內關、足三里
部位:中脘,在上腹部,前正中線上,當臍中上4寸。內關,在前臂掌側,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,脘橫紋上2寸,掌長肌腱與橈側屈腕肌腱之間。足三里,見足三針。
主治:胃脘痛、胃炎、胃潰瘍、消化不良
針法:中脘、內關直針5-8分,足三里直針1-1.5寸。
二十九、腸三針
穴組:天樞、關元、上巨墟
部位:天樞,在腹中部,平臍左右各旁開2寸關元,在腹部,當臍中下3寸。上巨墟,在小腿前外側,當膝下6寸,距脛骨前脊外開一橫指(中指)。
主治:腹痛、腸炎、痢疾、便秘。
針法:開樞、關元直針0.8-1寸,上巨墟直針1-1.5深。
三十、膽三針穴組:日月、期門、陽陵泉
部位:日月,在上腹部,當乳頭直下,與第七肋間隙的交點,任脈旁開4寸。期門,在胸部,當乳頭直下,第六肋間隙的交點,任脈旁開4寸。陽陵泉,在小腿外側,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。
主治:膽疾病針法:日月、期門平刺0.8-1寸(注意不要刺入胸腔),陽陵泉直刺1-1.5寸深。
三十一、尿三針
穴組:關元、中級、三陰交
部位:中極,在下腹部任脈上,當臍中下4寸。關元,(見腸三針)。三陰交,見足三針。
主治:泌尿疾病,腹痛。
針法:關元、中極直刺0.7-1.2寸,三陰交直針1-1.5寸。
三十二、陽三針
穴組:關元、氣海、腎俞
部位:關元(見腸三針)腎俞(見腰三針)氣海在下腹部,當臍中下1.5寸。
主治:陽萎、遺精、不育。
針法:關元、氣海直針0.8-1寸。腎俞直針1.2-1.5寸。
三十三、陰三針
穴組:關元、歸來、三陰交
部位:關元(見腸三針)三陰交(見足三針)歸來,在下腹部,當臍中下4寸,任脈旁開二寸。
主治:月經不調,不孕症、盆腔炎。
針法:關元、歸來直針0.8-1.2寸,三陰交直針1-1.5寸。
三十四、閉三針
穴組:十宣、湧泉、人中
部位:十宣,在十指尖端。湧泉,在足底正中線前1/3與後2/3之交點處。人中(見面癱針)。
主治:中風、昏迷不醒,休克。
針法:十宣進針2分,撚針並放血3滴,湧泉直刺0.8-1寸,強撚針。人中直刺0.5寸。
三十五、脫三針
穴組:百會、神闕、人中
部位:百會:兩耳尖直上頭部正中。神闕:臍窩中間。人中:(見閉三針)。
主治:中風脫症(面色蒼白、四肢闕冷、大汗如淋、脈微細遲)。
針法:以灸為主,回陽復脈,百會、神闕用隔鹽灸、或隔薑灸、艾炷宜稍大。一次灸10壯。人中向上斜刺0.5~0.8寸,留針,撚針,脫三針以脈腹汗止,肢暖、清醒為度,如未清醒半小時後可再針灸。
三十六、腦呆針
穴組:四神針、人中、湧泉
部位:四神針(見暈痛針)人中、湧泉(見閉三針)。主治:老年性癡呆。
針法:四神針(見暈痛針),人中、湧泉(見閉三針)留針40~50分鐘,每8~10分鐘撚針一次,治療一次撚轉手法5~6次,每天一次,10次為一療程。
三十七、肥三針
穴組:中脘、帶脈、足三里
部位:中脘、足三里(見胃二針)帶脈,在脇部,腋中線與臍橫線交點處。主治:肥胖症、尤以腹部肥大為佳。
針法:足三里直刺1-1.5寸,帶脈針尖向臍,皮下橫刺3-3.5寸,中脘針尖向關元,沿皮下平刺2-3寸,進針後,每5~8分鐘撚針一次,治療一次撚針5~6次,留針30~40分鐘,每日一次,10次為一療程,亦可用電針。
三十八、癇三針
穴組:內關、申脈、照海
部位:內關(見胃三針)。申脈,在外踝正下方,骨下緣凹陷中。照海,在內踝正下方,骨下緣凹陷中。
主治:癲癇、足內翻、足外翻。
針法:申脈、照海,直刺0.5-0.8寸。
三十九、乳三針
穴組:乳根,膻中,肩井。
部位:乳根:在胸部,當乳頭直下,乳房根部,第5肋間隙,距前正中線4寸;膻中:仰臥位。在胸部,前正中線上,平第四肋間,兩乳頭連線的中點;肩井:在肩上,前直乳中,當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。乳根穴要肋骨下緣進針,向上斜刺
主治:治療乳腺增生,乳汁不足,良性腫塊。
四十、褐三針
穴組:顴髎、太陽、下關
部位:太陽、下關(見叉三針)顴髎:童子髎直下,顴骨下緣凹陷中。
主治:顴髎:針0.5-1寸,針刺方向視褐斑多的部位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