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 Archives: 鍼藥隨筆

轉帖:針灸精華——三針療法

針灸精華——三針療法


針灸精華——三針療法三針的定義是:一、某些病症針刺三次即控制症狀。二、某種疾病用三個特定的穴位治療。如腰痛取腰針三針,肩周炎取肩三針等。有些是三個穴位的組合,如手三針是曲池、外關、合谷,主治腰疼病和上肢癱瘓等。
是單數,屬陽。三是少陽,陽氣初生,朝氣蓬勃,漸而隆盛;諧音,生生不息,無限擴展之意。因此,三針不但是一個人,而且是一個療法,即三針療法。

三針療法如下:

一、四神針

位置:百會穴前後左右各旁開1.5

主治:智力低下、癡呆、頭痛,頭暈。

針法:針尖向外方斜刺0.8-1.


二、智三針

穴組:神庭穴為第一針,左右兩本穴神為第二、第三針。

部位:神庭,在頭部,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.5寸。本神,在頭部,當前髮際上0.5寸的神庭與頭維穴連線的內三分之二與外三分之一的交點處。

主治:智力低下,精神障礙。

針法:針尖向下或向上平刺0.8-1寸深,撚轉針法。


三、腦三針

穴組:腦戶穴和左右腦空穴共三穴。

位置:腦戶穴在後頭部,當枕外粗隆上凹陷處。腦空:在腦戶穴左右各旁1.5寸處。

主治:肢體活動障礙,軀體不平衡,後頭痛。

針法:針尖向下沿皮刺0.8-1寸。


四、舌三針

位置:以拇指一、二指骨間橫紋平貼於下頜前緣,拇指尖處為第一針,其左右各旁1寸處為第二、第三針。

主治:語言障礙、發音不清、啞不能言。流涎、吞咽障礙。


五、顳三針

位置:耳尖直上發際上二寸為第一針,在第一針水準向前後各旁開一寸為第二、第三針。

主治:腦血管意外後遺症,腦外傷所致的半身不遂、口眼、窩斜,腦動脈硬化,耳鳴、耳聾,偏頭痛,帕金森氏病、腦萎縮。老年性癡呆。

針法:針尖向下沿皮下平刺1.2-1.5寸。


六、定神針

穴組:印堂上0.5寸為定神1針,左陽白上0.5寸為定神針右陽白上0.5寸為定神.

位置:印堂,兩眉間中點。陽白,眉上1寸直對瞳孔。

主治:注意力不集中、斜視、前額頭痛、眼球震顫,眩暈,視力下降。

針法:沿皮下,向下直刺0.5~0.8寸出針時用棉球壓針口、以防出血。


七、暈痛針

穴組:四神針、印堂、太陽。

位置:太陽在顳側,瞳子髎穴外0.8寸凹陷中。主治:頭暈頭痛、頭頂痛、偏頭痛、前額痛。

針法:直刺0.50.8寸,注意針下有硬物感覺時,是針中髎骨切勿再深刺,可將針稍提高0.2寸即可,進針後不提插撚轉,可用刮針。


八、面肌針

位置:

1、眼瞼痙攣:四白、下眼瞼阿是穴。

2、口肌痙摩:地倉、禾髎、迎香。

部位:四白,眼正視,瞳孔下約一寸之眶下孔中。下眼瞼阿是穴,穴在下眼瞼中間之皮下,針尖向鼻方向沿皮下。地倉,口角旁0.4寸。禾髎,在人中穴旁開0.5寸。迎香,(見鼻三針)

主治:眼肌痙攣、口肌痙亦攣。針法:四白直刺或斜刺0.5-0.8寸。下眼瞼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.5寸。地倉、向頰車平刺0.5-0.8寸。禾髎向下關平刺0.8寸,進針後用電針連續波、頻率稍密。強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痙攣抽緊為度,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緊而不痛為度,留針30-40分鐘。凡用電針必需電後5-10分鐘調大一些,因通電後不再調大,此時病者已經適應而無效了。


九、叉三針

穴組:太陽、下關、阿是穴。

部位:下關:顴骨弓下凹陷中。阿是穴指三叉神經痛的局部。太陽(見暈痛針)

主治:三叉神經痛。

針法:各穴均直刺0.5-0.8寸深。可加電針連續波,留針30-40分鐘。

十、面癱針

穴組:

1、額瞼癱:陽白、太陽、四白。

2、口面癱:翳風、迎香、地倉頰車互透、人中。

部位:陽白、太陽、四白,地倉迎香見暈痛針、面肌針、鼻三針。翳風:在耳垂後凹陷中。人中:人中溝上1/3與下2/3交點。

主治:面神經癱瘓,中風口眼歪斜。

針法:翳風耳後凹陷中央向前直刺0.8-1寸。人中向上斜刺0.5寸深。餘穴均按各針法針刺,針刺後每5-10分鍾,撚針一次,留針30-40分鍾。


十一、突三針

穴組:水突、扶突、天突。

部位:水突:在喉結旁開與胸鎖乳突肌前緣。之交點。扶突:喉結旁開3寸、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和鎖骨頭之間。天突:在胸骨上的正中。

主治:甲狀腺腫大,甲狀腺囊腫。

針法:水突沿皮向氣管斜刺0.5-0.7..扶突:沿皮向氣管斜刺0.5-0.7.天突:先進刺0.3寸,再將針柄提高向胸骨後斜刺0.3寸。諸突進行後不提插,只有撚針、或刮針留針30分鍾.


十二、眼三針

位置:在晴明穴上一分。眼在瞳孔直下,當眶下緣與眼球之間。眼,目正視,瞳孔直上,當眶上緣與眼球之間。

主治:視神經萎縮,視網膜炎,黃斑變性,弱視等內眼疾病。

針法:凡刺眼三針均囑患者閉目,醫者以左手輕固定眼球,右手持針,緩慢撚轉進針。進針後不作撚轉,提插,可用拇指甲輕刮針柄。出針時用乾棉球輕壓針孔片刻,以防出血。針眼輕推眼球向外側固定,緩慢垂直進針1-1.2寸。針眼輕推眼球向上方固定,緊靠眼眶下緣緩慢直針1-1.2寸。針尖可向上斜進。針眼,輕推眼球向下固定,緊靠眼眶上緣緩慢直刺1-1.2寸。針尖可先向上微斜進,再向後斜進。


十三、鼻三針

穴組:迎香鼻通(上迎香)印堂或攢竹。

部位:迎香,在鼻翼外緣中點旁,當鼻唇溝中。攢竹,在面部。當眉頭陷中,眶上切跡處,適宜慢性鼻炎。印堂,在額部,當兩眉頭中間。鼻通,在鼻部,鼻骨下凹陷中,鼻唇溝上端盡處。

主治:過敏性鼻炎、急性鼻炎、鼻竇炎、鼻衄、嗅覺障礙。

針法:迎香,針尖向鼻翼平刺5-8分,鼻通針尖向下平刺5分深,攢行、印堂、向下平刺3-5分。


十四、耳三針

穴組:聽宮聽會完骨。

部位:聽宮,在面部,耳屏的前方,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,張口時呈凹陷處。聽會,在面部,當耳屏間切跡的前方,下頜骨髁的後緣、張口有凹陷處。完骨,在後頭部,當耳後乳突的後下方凹陷處。

主治:耳聾耳鳴。

針法:聽宮、聽會張口取穴、直刺1-1.5寸深。完骨穴向前上方直刺1-1.5寸深,耳三針針後均不提插,可用拇指刮針柄法或輕撚轉法。


十五、手三針穴組:合谷、曲池、外關。

部位:合谷,在手背、第一、二掌握骨之間,平第二掌骨中點陷中。曲池,在肘部、屈肘成直角時,肘橫紋頭與朧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。外關,在腕背橫紋上二寸,橈骨與尺骨之間。

主治:上肢癱瘓、麻痹、疼痛、感覺障礙。

針法:合谷、外關均直針0.8-1.2寸深。曲池直針1-1.2寸深。

十六、足三針

穴組:足三里三陰交太衝。

部位:足三里,在小腿前外側,犢鼻下3寸,距脛骨前脊一橫指(中指。)三陰交,在小腿內側,當足內踝尖上3寸,脛骨內側緣後方。太衝,在足背側,當第一、二蹠骨間隙凹陷處。

主治:下肢感覺或運動障礙,下肢癱瘓、疼痛。

針法:足三里三陰交直針1-1.5寸,太衝直針5-8分深。

十七、手智針穴組:內關神門勞宮。

部位:神門,在脘部,腕掌側橫紋尺側端,尺側屈腕肌腱橈凹陷處。勞宮,在手掌心,當第二、三掌骨之間,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。內關,在掌側,腕橫紋上二寸,掌長肌腱與橈側屈腕肌腱之間。

主治:弱智兒童多動症,動多靜少、癲癇、失眠。

針法:三穴均直針0.5-0.8分深。


十八、足智針

位置:湧泉穴為第一針,趾蹠關節橫紋至足跟後緣聯線中點為第二針(泉中),平第二針向內旁開一指為第三針(泉中內)。

主治:弱智兒童的自閉症,多靜少動,啞不能言。針法:均直針:0.5-0.8寸深.


十九、肩三針位置:肩髃穴為第一針,同水準前方二寸為第二針,同水準後方二寸為第三針。

主治:肩周炎,肩關節炎,上肢癱瘓,肩不能舉。針法:針尖與穴位成90°角、直刺0.8-1寸。注意不要過深以免刺中胸腔。


二十、膝三針

穴組:膝眼梁丘血海。

部位:膝眼,屈膝、臏韌帶兩側凹陷中。梁丘,屈膝,在臏骨外上方二寸。血海,屈膝,在臏骨內緣上方二寸處,當股四頭肌肉側頭的隆起處。

主治:膝關節腫痛或無力、膝骨質增生。

針法:直刺0.8-1.2寸。可加電針連續波,紅外線,多罐法。

二十一、腰三針

穴組:腎俞、大腸俞、委中。

部位:腎俞,在腰部,當第二腰椎棘突下,左右各旁開1.5寸。大腸俞,在腰部,當第四腰椎棘突下,左右各旁開1.5寸。委中,在膕窩橫紋中點,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。

主治:腰痛、腰椎增生、腰肌勞損、性功能障礙、遺精、陽痿、月經不調。

針法:均直刺1.2-1.5寸深。(餘同膝三針)


二十二、頸三針

穴組:天柱、百勞、大杼。

部位:天柱,在頸部,大筋(斜方肌)外緣之後發際凹陷中,約當後發際正中旁開1.3寸。百勞,在大椎直上二寸左右各旁開1寸。大杼,在背部,當第一胸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。

主治:頸椎病、頸項強痛。針法:三穴均直針0.8-1寸深。不宜過深免傷內臟。餘同膝三針。


二十三、背三針穴組:大杼、風門、肺俞。

位置:大杼,在背部,第一胸椎棘突下,左右各旁開1.5寸。風門,在背部,第二胸椎棘突下,左右各旁開1.5寸。肺俞,在背部,第三胸椎棘突下,左右各旁開1.5寸。

主治:支氣管炎、哮喘、背痛。

針法:向脊柱方向斜刺0.5-0.7寸。不能深刺,防傷內臟。


二十四、踝三針穴組:解谿、太溪、崑崙。

部位:解谿,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,當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。太溪,在足內側,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。崑崙,在足部外踝後方,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。

主治:踝關節腫痛、活動障礙、足跟痛。

針法:均直刺0.8-1寸深


二十五、坐骨針

穴組:坐骨點、委中、崑崙。

部位:坐骨點俯臥位,在病者臀溝盡頭部,以2345指拼攏平放,在小指旁與臀溝盡頭平高是穴。委中,在膕窩橫紋中點。崑崙,在外踝尖與跟腱之中間凹陷中。

主治:坐骨神經痛。

針法:坐骨點:用挾持進針法,以酒精棉球包裹3-4寸長針的針體下段,露出針尖,垂直插入皮膚,過皮後,以左手指挾棉球、扶針體,左手撚針柄,邊撚邊進約2寸深自有麻痹感向足趾傳導時可停止進針。委中、崑崙直針0.8-1.2寸。用電針接連坐骨點與委中,連續波,以病者能耐受強度為準,留針30分鐘,每5~10分鐘調大電針強度一次,可調2-3次。


二十六、痿三針

穴組:上

肢痿:曲池、合谷、尺澤。

下肢痿:足三里、三陰交、太溪。

部位:曲池、合谷:(見手三針)尺澤:上肢腕側,肘橫紋橈側與肱二頭肌腱交點處。足三里、三陰交:(見足三針)。太溪:內踝尖與跟腱聯線中點陷中。

主治:痿症:(肢體肌肉痿弱,無力、活動障礙)。

針法:諸穴均直針0.8-1.2寸,用補法,慢入快出,以針下熱為準,每次留針40分鍾,行補法5次以上,亦可用電針連續波,頻率細疏,以中等強度病者要用舒適感覺為度。30次為一療程。


二十七、脂三針穴組:內關、足三里、三陰交

部位:內關(見胃三針)足三針、三陰交(見足三針)。

主治:膽固醇增高,高血脂症、動脈硬化、冠心病、中風後遺證。

針法:內關直刺0.5-0.8寸深,足三里,三陰交均直針1-1.5寸。


二十八、胃三針

穴組:中脘、內關、足三里

部位:中脘,在上腹部,前正中線上,當臍中上4寸。內關,在前臂掌側,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,脘橫紋上2寸,掌長肌腱與橈側屈腕肌腱之間。足三里,見足三針。

主治:胃脘痛、胃炎、胃潰瘍、消化不良

針法:中脘、內關直針5-8分,足三里直針1-1.5寸。


二十九、腸三針

穴組:天樞、關元、上巨墟

部位:天樞,在腹中部,平臍左右各旁開2寸關元,在腹部,當臍中下3寸。上巨墟,在小腿前外側,當膝下6寸,距脛骨前脊外開一橫指(中指)。

主治:腹痛、腸炎、痢疾、便秘。

針法:開樞、關元直針0.8-1寸,上巨墟直針1-1.5深。


三十、膽三針穴組:日月、期門、陽陵泉

部位:日月,在上腹部,當乳頭直下,與第七肋間隙的交點,任脈旁開4寸。期門,在胸部,當乳頭直下,第六肋間隙的交點,任脈旁開4寸。陽陵泉,在小腿外側,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。

主治:膽疾病針法:日月、期門平刺0.8-1寸(注意不要刺入胸腔),陽陵泉直刺1-1.5寸深。


三十一、尿三針

穴組:關元、中級、三陰交

部位:中極,在下腹部任脈上,當臍中下4寸。關元,(見腸三針)。三陰交,見足三針。

主治:泌尿疾病,腹痛。

針法:關元、中極直刺0.7-1.2寸,三陰交直針1-1.5寸。


三十二、陽三針

穴組:關元、氣海、腎俞

部位:關元(見腸三針)腎俞(見腰三針)氣海在下腹部,當臍中下1.5寸。

主治:陽萎、遺精、不育。

針法:關元、氣海直針0.8-1寸。腎俞直針1.2-1.5寸。


三十三、陰三針

穴組:關元、歸來、三陰交

部位:關元(見腸三針)三陰交(見足三針)歸來,在下腹部,當臍中下4寸,任脈旁開二寸。

主治:月經不調,不孕症、盆腔炎。

針法:關元、歸來直針0.8-1.2寸,三陰交直針1-1.5寸。

三十四、閉三針

穴組:十宣、湧泉、人中

部位:十宣,在十指尖端。湧泉,在足底正中線前1/3與後2/3之交點處。人中(見面癱針)。

主治:中風、昏迷不醒,休克。

針法:十宣進針2分,撚針並放血3滴,湧泉直刺0.8-1寸,強撚針。人中直刺0.5寸。


三十五、脫三針

穴組:百會、神闕、人中

部位:百會:兩耳尖直上頭部正中。神闕:臍窩中間。人中:(見閉三針)。

主治:中風脫症(面色蒼白、四肢闕冷、大汗如淋、脈微細遲)。

針法:以灸為主,回陽復脈,百會、神闕用隔鹽灸、或隔薑灸、艾炷宜稍大。一次灸10壯。人中向上斜刺0.5~0.8寸,留針,撚針,脫三針以脈腹汗止,肢暖、清醒為度,如未清醒半小時後可再針灸。


三十六、腦呆針

穴組:四神針、人中、湧泉

部位:四神針(見暈痛針)人中、湧泉(見閉三針)。主治:老年性癡呆。

針法:四神針(見暈痛針),人中、湧泉(見閉三針)留針40~50分鐘,每8~10分鐘撚針一次,治療一次撚轉手法5~6次,每天一次,10次為一療程。


三十七、肥三針

穴組:中脘、帶脈、足三里

部位:中脘、足三里(見胃二針)帶脈,在脇部,腋中線與臍橫線交點處。主治:肥胖症、尤以腹部肥大為佳。

針法:足三里直刺1-1.5寸,帶脈針尖向臍,皮下橫刺3-3.5寸,中脘針尖向關元,沿皮下平刺2-3寸,進針後,每5~8分鐘撚針一次,治療一次撚針5~6次,留針30~40分鐘,每日一次,10次為一療程,亦可用電針。

三十八、癇三針

穴組:內關、申脈、照海

部位:內關(見胃三針)。申脈,在外踝正下方,骨下緣凹陷中。照海,在內踝正下方,骨下緣凹陷中。

主治:癲癇、足內翻、足外翻。

針法:申脈、照海,直刺0.5-0.8寸。


三十九、乳三針

穴組:乳根,膻中,肩井。

部位:乳根:在胸部,當乳頭直下,乳房根部,第5肋間隙,距前正中線4寸;膻中:仰臥位。在胸部,前正中線上,平第四肋間,兩乳頭連線的中點;肩井:在肩上,前直乳中,當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。乳根穴要肋骨下緣進針,向上斜刺

主治:治療乳腺增生,乳汁不足,良性腫塊。


四十、褐三針

穴組:顴髎、太陽、下關

部位:太陽、下關(見叉三針)顴髎:童子髎直下,顴骨下緣凹陷中。

主治:顴髎:針0.5-1寸,針刺方向視褐斑多的部位決定。

 

自我針灸豐胸體驗記

豐胸一向不是我的興趣,從小到大也沒有特別去注意自己的尺寸。倒是不少毒舌男,木瓜女非常在意女性胸部的大小,甚至將此話題拿來做所有場合的開場白。
有人問我針灸豐胸有沒有效?我怎麼會知道?應該是不會有什麼很大的效果,因為已過發育期,根據黃帝內經所言,女性過三八二十四歲基本上就不會再有什麼變化。但是愈來愈多人來問我,於是我決定自己針灸試一試。
結果……..

 

實驗內容:

針灸以隔日一次,每次選二三穴,留針半小時以上。二十天為一療程。針灸前先量胸圍上中下,針灸治療中不測量。配合豐胸湯水,不外是木瓜排骨湯,花生豬蹄湯之類。每天按摩穴道十五分鐘。

一開始,很勤勞的隔日針一次,約十天後就懶了。一開始,很認真的煲湯按時喝,不到一星期也懶得煲了。這湯熬了也只有我能喝,老公又不能喝,一人喝湯沒意思。按摩倒是每天睡前都有身體力行。

二十天後很興奮地拿尺出來量,居然長大了兩公分。有點驚訝──這把年紀怎麼還能長?難道針灸豐胸真有效?

老公立刻冷靜地分析給我聽:"妳的生理期快到了,大是應該。"

一下子潑我一桶冷水,當下心情盪到谷底。我還沾沾自喜以為我針灸的功力有多棒,但這也提醒我要如何修正這項實驗。

於是再重新認真扎針,約一週後又開始懶了。真是有始無終的個性,註定成不了大事。四十天後,突然想到,避開生理期的干擾因素,再拿尺測量一次。

看到數字時有點愣住了,居然比上次量又長大了六公分,針灸前後足足大了八公分。平時我不穿胸罩,竟也沒發現罩杯升級了。

我把尺一扔,去洗衣服。

老公看了覺得奇怪,跟過來問:"量得如何?"

"喔,大了六公分。"

"喔,我也覺得大了。"他接過洗衣籃,問:"還有沒有其他的衣服要洗?"

我的針灸豐胸實驗就到此正式結束。

結論是:有效。而且打通任督二脈之後,就算不經常針灸,它還是繼續長大。

 

味噌湯預防感冒

週末小朋友在戶外打球,流了一身汗未及時擦乾,又繼續在山路上跑來跑去。回到家中雖然立刻洗手洗臉,喝溫水補充水份,但沒料到已受風寒。晚飯時突然發高燒,雙頰雙耳都發紅發燙,開始流鼻水,全身無力,口乾。

這種情況,木穴能有效減緩感冒症狀,或是耳尖放兩滴血也能迅速瀉熱。但小孩畏針,我想想:味噌湯。家中無味噌於是打電話叫外送,並要求多加蔥白。送到後又再加了兩根切碎蔥白,讓小朋友一口一口的喝下,我說:大約喝半碗就會開始發汗,喝完後小睡一會兒,醒後起來上個廁所就會好多了。

果不其然,完全如我所料,喝完湯後加一床被子,熟睡中微微出汗。半小時候醒來,急著要上廁所。上完後精神全來了,看電視打電動,跳上跳下,說話也大聲了,肚子也覺得餓了。

主要功臣其實是蔥白,令其發汗,及時解表,否則通常感冒都要三四天~一星期才會痊癒。

轉帖:中醫急救法

在網路上搜集的一些急救法,看完之後總覺得和家中老一輩人常教我們的急救法雷同。其實不要小看老人家的土方法,常常可以救人一命。

中醫急救法

日常生活中有時會遇到朋友或親戚突然昏厥的情況,為您介紹幾位中醫生的急救法。

休克急救法:宋峰著《宋氏自療法》

心臟點(又名反勞宮穴)
   [穴位]  中指背掌骨與無名指背掌骨溝中間是穴。
   [主治]一切初發的心臟病之整治調適,心律不整,心悸亢進,心臟停止,心臟衰弱,冠心症,心臟擴大,狹心症。
   [方法]指甲切壓用力慢慢加強特效。如遇有高血壓刺激會引起血壓上升,病人感到不適或頭腦昏眩,可停止切壓足心穴使之降壓。待血壓下降,頭腦清醒再切心臟點。
曾有年約十九歲少女,暈倒不省人事,呼吸停止,手脈停止,雙目緊閉,面色慘白,心脈停止,心臟停止跳動,足已涼,心口尚有餘溫,當即切壓[人中穴]馬上移手切壓[心臟點——反勞宮穴]及[神門穴],人很快就清醒了。

張步桃中醫師 [小病不求人]
    在突然休克的緊急狀況時,可試用下列方法急救:
    1、刺激鼻唇之間的[人中],此穴位於顏面神經與三叉神經的交會處,有助於患者的甦醒。此即民間所謂的[掐人中],即是用指尖輕輕按,刺人中部位。
    2、用力掐中指指溝的[中衝穴](左手效果較好),若感覺自己有暈眩的現象,即可請他人帶為掐壓。
    3、壓位於膝下的[足三里穴],亦可説明休克者甦醒。

董延齡中醫師   〔中醫臨床心法-雜病診治經驗談〕
    1、“狠掐臂前大筋急救法”
    高舉患者大臂(男左女右)尋取臂前大筋,一手舉臂,以另手拇食指二指掐起患者臂前大筋,旋掐旋放,連續三次,五次或七次,患者若為心因性之休克,多可迅即復甦,此方用於暈針所致之休克,亦甚有效。
    2、另一法為指掐人中。
    其法為醫者以拇指甲尖,按掐患者人中穴,以適當的力量按掐,連續數次,若為腦因性休克,多可收立竿見影之效。但需注意,這種方法只是在來不及送醫時的權宜之計,可收暫時的緩解之效,若能來得及送醫,仍以送醫處理為宜。

中風急救方法
【本文僅供參考】
  患了中風,腦部的微血管,會慢慢的破裂,遇到這種情形,千萬別慌,患者無論在什麼地方(不管是浴室、臥房或客廳),千萬不能搬動他。因為,【如果移動,會加速微血管的破裂】
  要先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穩止防止再摔倒,這時開始(放血)。
  家中如有專為注射用的針當然最好,如果沒有,就拿縫衣用的銅針或是大頭針,用火燒一下消毒,就在患者的十個手指尖(沒有固定穴道大約距離手指甲一分之處)上去刺,要刺出血來(萬一血不出來,可用手擠),等十個手指頭都流出血來(每指一滴),大約幾分鐘之後,患者就自然清醒了。
  如果嘴也歪了,就拉他的耳朵,把耳朵拉紅,在兩耳的耳垂的部位各刺兩針,也各流血兩滴,幾分鐘以後,嘴就恢復原狀了。等患者一切恢復正常感覺沒有異狀時再送醫,就一定可以轉危為安,否則,若是急著抬上救護車送醫,經一路的顛跛震動,恐怕還沒到醫院,他腦部微血管差不多已經都破裂了。萬一能夠吉人天相保全老命,能像孫院長,容得勉強行動,那要靠祖上的陰德了。
  放血救命法,是住在新竹的中醫師夏伯挺先生告訴我的。且是經自己親身實驗。敢說百分之百有效。
  大概是民國68年我在台中逢甲學院任教,有天上午,我正在上課,一位老師跑到我的教室上氣不接下氣的說:劉老師快來,主任中風了;我立刻跑到三樓,看到陳幅添主任,氣色不正,語意模糊,嘴也歪了,很明顯是中風了。立即請工讀生到校門外的西藥房,買來一支注射用的針頭,就在陳主任十個手指頭上直刺。等十個手指尖兒都見血了(豆粒似的一滴),大約幾分鐘以後,陳主任的氣色就變過來了,兩眼也有神了,只有嘴還歪著,我就拉搓他的耳朵,使之充血,等把耳朵拉紅,就在左右耳垂之處,各刺兩針,兩耳垂都流出兩滴血來,奇跡出現了,大約不到三五分鐘,他的嘴形,恢復正常了,說話也清清楚楚了。讓他靜坐一陣子,喝了一杯熱茶,才扶他下樓,開車送到惠華醫院,打一罐點滴,休息了一夜,第二天就出院回學校上課了。一切照常工作,毫無後遺症。
  反觀一般腦中風患者,都是送醫院治療時,經過一路震盪血管急速破裂,以致多數患者一病不起,所以腦中風,在死因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,其最幸運者,也僅能保住老命,而落得終身殘廢。這是一個可怕的病症。如果大家都能記住這(放血救命)的方法,立刻如法施救,在短短時間即能起死回生,而且保證百分之百的正常。

民間急救點穴法

  一、昏迷:突然昏迷,人事不省,顏面蒼白,四肢軟癱。
  1、點穴手法
  (1)捏人中:用姆指尖深陷人中穴。
  (2)揉內外關:用姆指、食指對揉內、外關穴,並用力於上。
  (3)推大陵:用姆指推行大陵穴至曲澤穴。
  (4)擦手足心:術者用掌側迅速的摩擦手心、足心。以皮膚熱為度。
  (5)按百會:用指點按百會穴,可長按1~3分鐘。
  2、急救選用穴:少商、少澤、大椎、足三里、隱白、三陰交、至陰。

  二、中暑:因外界高熱,人體內臟陰氣虛脫而造成中暑。症見頭暈、頭痛、噁心嘔吐、身軟無力,嚴重者昏迷不醒。
  1、點穴手法
  (1)掐十宣:用手指尖深掐十宣穴。
  (2)堆大椎:用手迅速由上往下擦大椎穴處,以膚熱燙為度。
  (3)拍心窩:用手動沾冷水或白酒,拍打心窩處。
  (4)揉五心:用手治指揉動手心、足心、背心處,以膚熱潤為度。
  (5)捏腳址:用手掌一把握住腳趾,進行有節奏的握捏。
  (6)按太陽:用兩姆指按太陽穴。
  (7)拿眉輪:用姆、食指對拿眼匡眉輪。
  2、急救選用穴:人中、印堂、百會、風池、承漿、合谷、足三里、湧泉、丹田、中脘、內關、外關、肩井、少商。

  三、誤死:誤死都見於平日無病者,突然在坐、臥或行走時倒地昏死,也可因七情過度,突然昏死。
  1、點穴手法
  (1)掐舌柱、鼻柱:用手指尖掐口中舌柱和鼻柱,如有驚動則可救。
  (2)捏耳尖:用食指提捏耳尖。
  (3)通任督:用食中指分別點壓在人中、承漿穴上。兩穴分別通於督脈、仁脈。
  (4)掐十宣或或氣端穴。
  (5)揉丹田:用掌貼於丹田處,按順時針方向揉動丹田。
  (6)振耳心:用手指伸於耳內微微振動,然後放鬆。

  2、急救選用穴:合谷、內關、外關、少商、大陵、神門、龍頷、百會、啞門、印堂、太陽、地機、行間、至陰、湧泉、九竅。

  四、痧症:因患者體虛,正氣不足,外界穢濁癘氣之邪承乘隙侵入機體,使氣血阻滯,氣機失常而發病。症見全身脹累,四肢無力,唇青面赤。
  1、點穴手法
  (1)拿肩胛:用手指深拿肩甲胛處筋,進行反覆拿提。
  (2)推額面:用手指分別推額面,印堂至太陽處。
  (3)揉五心:用手揉動手心、足心、背心處,以膚熱潤為度。
  (4)掐少商、少澤:用手指深掐少商、少澤穴處。
  (5)擦頸後:術者沾酒擦頸後窩,及風池、啞門、大椎等穴。
  (6)拍肘、膝窩:術者沾酒或水拍打肘窩、膝窩,以近膚熱紅為度。
  2、急救選用項:人中、陀脊、合谷、足三里、內關、三陰交、然谷、少衝、委中。

  五、中毒:因誤吃各種有毒藥物或食物中毒。症見四肢無力,噁心嘔吐;神色大變、脘腹疼痛。
  1、點穴手法
  (1)探喉頭:術者迅速用手指伸進患者口中,輕微地撥動喉頭催吐。
  (2)推任脈:從臍中推向膻中,反復多次,使患者有嘔吐感。
  (3)揉中脘:中指點揉中睕穴。
  (4)掐委中:用指深陷委中穴。
  (5)拍大椎:用白水沾於手上拍打大椎穴。
  2、急救選用穴:人中、承漿、合谷、勞宮、足三里、湧泉、行間、天樞、臍中四邊。

  六、溺水:因水吸入體內,閉塞呼吸,使氣血停頓。症見人事不省,脈息全無。
  1、點穴手法
  (1)按壓胸背:患者俯臥,頭低足高。術者用手按壓胸背,應有節奏地一按一松。
  (2)吹鼻吸嘴:使患者平躺。術者將氣吹入鼻內,然後捏住。用口對著患者的口深深吸氣,須反覆多次。
  (3)推手足三陰:從指(趾)端內側向身軀部推行。
  (4)揉五心:用手擦揉手心、足心、背心,以膚熱為度。
  (5)吹竅穴:用氣吹動耳竅。
  (6)掐十宣:用手指深陷十宣穴。
  2、急救選用穴:太陽、人中、地機、合谷、大陵、內關、外關、血海、氣海。

  七、中風:中風多因邪中臟腑或邪中經絡所致。其症見突然昏迷、口眼歪斜,半身不遂。
  1、點穴手法
  (1)頂風池、風府:用手指向上頂風池和風府穴。
  (2)案按內、外關:用拇、食指對按內關、外觀穴。
  (3)彈撥膏肓:用手指深透膏肓穴,進行左右彈撥。
  (4)掐人中、地機、委中:用手指深陷人中、地機、委中三穴。
  (5)揉腹部:用掌貼於於腹部,進行揉動。
  (6)點足三里:用指點叩足三里穴。
  (7)推佗脊:用手指推行華佗夾脊各穴。
  2、急救選用穴:十宣、少衝、血海、湧泉、勞宮、大陵、神門、三陽絡、三陰交、照海、合谷。

  八、癲狂:癲狂是屬於神志失常的疾病,多因七情所傷,心神不能內守。臨床上分癲證、狂證兩類。
  1、點穴手法
  (1)彈卒癲:用手指彈男患者卒癲穴。不可多彈,因振心動神刺激強。
  (2)掐人中、後根:術者用手指深陷人中穴和後根處。
  (3)拿肩井:用手拿提肩井穴。
  (4)揉神門、內關:用手指揉動神門、內關穴。
  (5)按神闕、天樞:用手指重按神闕、天樞穴。
  (6)叩腦後:用手掌捂耳,手指輕扣腦後。
  (7)推督脈:用指從印堂推行至長強穴。反復多次。
  2、急救選用穴:風池、缺盆、人迎、鼻柱、期門、中渚、三陽絡、曲池、湧泉、足三里、地機。

  九、足轉筋:因風寒入侵或腎虧筋萎。症見抽筋、筋僵、筋硬、疼痛難忍、不能屈伸。
  1、點穴手法
  (1)點按承筋、委中、陽陵泉:用手指按柔揉動三穴。
  (2)擦足心:術者先將手掌擦熱,然後擦揉患者足心,以膚熱為度。
  (3)拍打阿是穴:用手指並聯拍打疼痛處。
  (4)推足陽經:用手指推行足陽經,從上往下推。
  2、急救選用穴:環跳、足三里、湧泉、然谷、絕骨、承山。

  十、產後昏厥:婦女產後因失血過多,或身體虛弱,氣血不足,致使發生昏厥。症見臉色蒼白、昏迷不醒、四肢無力。
  1、點穴手法
  (1)掐人中、百會。用手指掐人中、百會穴。
  (2)擦湧泉:用手指迅速擦揉湧泉穴。
  (3)按內、外關、長強:用手指點按內關、外關、長強處。
  (4)拍胸、背心:用手指沾白酒拍胸、背心處,以膚紅為度。
  2、急救選用穴:印堂、承漿、行間、十宣、少衝、然谷、中衝。

  十一、小兒驚厥:小兒屬驕陽之體,易受外邪。因外感風寒之邪入裏,化熱生風,或因痰熱及驚恐而成。症見四肢抽搐、口禁、角躬反張、眼睛上吊。
  1、點穴手法
  (1)掐人中、少商、二扇門:手指深陷人中、少商、二扇門各穴。
  (2)按百會:用手指揉按百會穴。
  (3)逆運八卦:用手姆指逆推手內、外八卦,以掌心敷熱為度。
  (4)揉印堂、頸後窩、小天心:用手指沾冷水揉動三處。
  (5)推下六腑:用手從肘外側推至手小指端。
  (6)拍四縫、五經紋:用手指深陷四縫、五經紋各穴。
  (7)點臍中四邊:用四指點壓肚臍四周。
  (8)彈山根:用手指彈動山根穴。
  (9)拿提背脊:從小兒長強穴往上拿提輩背幾脊椎兩側肌肉。
  2、急救選用穴:清天河水、黃蜂入洞、十宣、老龍、小天心、湧泉、中皖、僕參。

  十二、胸心絞痛:因寒痰雍塞、水飲留積、氣滯胸心所導致。症見胸心絞痛、疼痛難忍、兩肋脹滿、痛及脘腹。
  1、點穴手法
  (1)彈撥肩胛:用手指深拿肩胛筋,反復彈撥,患者可立感疼痛消失。
  (2)掐內關、合谷、地機、隱白:用手指尖重掐四穴。
  (3)推任脈:從天突穴往下推行,反復多次。
  (4)按天樞:用手指按天樞穴。
  2、急救選用穴:承漿、大迎、膏肓、期門、龍頷、少衝、中渚。
  十三、外傷出血
  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外傷出血,症見流血不止。其止血手法、選穴情況,根據部位,各不一樣。
  1、點穴手法
  (1)點穴法:上肢大陵、曲池、中府、極泉。下肢地機、血海、衝門。頭部大迎、缺盆。
  (2)壓迫法:上肢、下肢壓迫肘臂、大腿內側;下肢地機、血海、衝門。頭部按壓頸兩側。
  2、急救選用穴:在出血處上方選用各種穴位按壓止血。

  十四、急性腹痛:腹痛的原因很多,大致分為:傷寒腹痛、中暑腹痛、氣滯腹痛、蟲積腹痛、氣滯腹痛、蟲積腹痛、食積腹痛等。其疼痛症狀各不一樣,但鎮痛安神手法大致相同。
  1、點穴手法
  (1)掐內關、足三里、行間:用手指壓以上穴位。
  (2)拿肩胛、腹肌:用手指拿提肩胛筋、腹部大筋。
  (3)摩臍中:用手掌摩揉臍中,以膚熱為度。
  (4)按天樞、中脘:用手指點兩穴。
  (5)推脊椎:用兩姆指從大椎穴往下推行。反復多次。
  2、急救選用穴:隱白、絕骨、三陰交、肩井、神闕、單田、三陽絡。

  十五、急性腰痛:因內挫扭傷,寒濕入腎所致。症見腰痛難忍、屈伸困難、咳嗽痛劇。
  1、點穴手法
  (1)掐中渚、絕骨、委中、腰陽關:用手指深掐四穴。
  (2)推督脈:用手指推動督脈,上下反復推動。
  (3)摩帶脈:用手掌從腰上分摩帶脈。
  (4)點按天樞、神闕:用手指點按天樞、神闕穴。
  (5)捏手、腳指趾關節:用手掌重捏手、足關節。
  2、急救選用穴:風池、人中、百匯、膏肓、環跳、湧泉 、臍中、三陰交。

 


針灸在臨床急救中的應用

  針灸不僅可以用於治療300多種常見病、多發病,而且具有可靠的急救作用。現僅就本人資料所及和臨床之實踐經驗,對常見危急病症的針灸救治方法試述如下,僅供參考。
  一、暈厥
  本症是由於一時性腦缺血、缺氧引起的短暫意識喪失。多為患者平素體質虛弱,加之血管運動失調或神經精神因素不穩定而誘發。
  取穴及治法:
  發作時取穴:合谷、人中、百會、少商。
  手法:先使病人取頭低足高位,同時注意保暖,維持呼吸道暢通。先針合谷、人中二穴,撚轉加提插,強刺激,不留針。隨後再針刺百會、少商,輕度撚轉,得氣後留針,間歇運針,直至完全清醒。
  發作後取穴:百會、內關、神關、足三里。
  手法:上穴均用毫針撚轉補法施治,針時囑患者放鬆身心,意守丹田,自然呼吸。針入穴後,則結合呼吸補瀉,吸氣時意守丹田,呼氣時意守針下,如此7呼。一天一次,共治5次為一療程。
  二、虛脫
  多因體質素虛,加之過度疲勞、大量出汗、劇烈腹瀉等原因而引起,臨床上以面色蒼白、汗出肢涼、脈微細為主症。
  取穴及治法:
  足三里、內關穴:毫針刺用撚轉補法。
  神闕穴:用艾條隔鹽灸。
  關元穴:用艾條直接雀啄灸。
  病人頭低足高位,艾灸結合指標按壓法,針刺留針並間歇運針布氣催氣,以肢溫、汗收、脈起為度。針灸治療至吞咽功能完好時,及時給病人以熱飲。
  三、癲癇
  本病是一種間歇性、陣發性發作的神志失常的疾病。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,繼發性者,多繼發於腦膿腫、腦腫瘤等疾患,臨床尚屬少見。針灸治療適用於原發性癲癇。
  根據臨床症狀的不同,原發性癲癇一般有小發作與大發作兩種類型。小發作的症狀常類似暈厥,發作時間短暫;大發作時,一般病人均是先突然尖叫一聲,繼而跌撲昏倒,口吐白沫,牙關緊閉,口唇及全身青紫,有的發作後即呈昏睡狀態。治療本病以解痙醒腦為急務。
  取穴及治法:
  取合谷、下關、百會、太衝、湧泉、腰奇穴。
  先以筷子等物裹以布類塞入患者上、下牙齒之間,以免咬肌痙攣咬傷舌頭,隨即針刺合谷(雙)、下關穴強撚轉刺激。醫者意守針下,辨別氣感,根據針下之感,虛則補之,實則瀉之,持續撚針,促其清醒。清醒後再針百會、太衝、湧泉、腰奇四穴,醫者集中精力,意守針穴,囑患者意守針下,隨著運針而變換意守之穴,得氣後酌情留針,如此每週針治12次,直至病人面色紅潤,身體一般情況好轉後可暫停針。囑患者避免饑餓疲勞和不良精神刺激,以控制癲癇發作。
  四、休克
  本病以急性迴圈衰竭為主要病理改變,臨床上可見血壓下降、面色蒼白、皮膚濕冷、四肢厥逆等症狀。常見於重度感染、中毒、嚴重創傷、大量出血、重度脫水、過敏等嚴重情況下,本病為一種危症,很多危重疾病末期都常常出現休克。
  搶救休克宜採取綜合措施。針灸可改善症狀,故宜積極運用,以配合治療。一部分休克單用針灸救治也可收到良效。
  取穴及治法:
  取人中、湧泉、足三里、腎上腺(耳穴)、皮質下(耳穴)。
  先用毫針強刺激人中、湧泉二穴,留針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