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Y太乙膏

聽說太乙膏的功效如神,因此有神仙太乙膏之名。網路上流傳的版本有加味太乙膏,神仙太乙膏,紫雲太乙膏等等。

不喜歡紫雲膏的人是因為顏色會沾染衣物,我經常聽到如此的抱怨,所以決定來試做神仙太乙膏。

太乙膏又作"太一膏"。其配方流傳有許多不同版本,當今最流行的應該是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的神仙太乙膏。

我使用的配方如下:

神仙太乙膏
太乙膏原見於宋朝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性偏涼,可清火消腫、解毒生肌,適用於陽證之疔瘡、潰瘍、腫瘍等..

材料:
純麻油1000g
連翹30g

玄參30g

當歸30g

大黃30g

生地30g

赤芍30g

白芷30g

甘草15g

肉桂皮30g(後下)

蜂臘110g

 

這是浸了六個月以上的太乙油。


做法:

 1.將以上藥材全部切碎,(不可打粉,粉會吸去太多油)浸泡在麻油中,春5日,夏3日,秋七日,冬十日,用密封罐封好,貯存於陰涼處,每日搖晃一次。
2.
將浸好之藥材連同麻油倒入鍋中,小火緩緩加熱至鍋邊緣開始起小泡泡,炸到藥材乾枯。記得要小火邊炸邊攪拌,太大火會有焦味。(曾經炸過一鍋有焦味的紫雲膏,焦味經年不去。)

3.炸好後在鍋中加入肉桂,熄火加蓋靜置半小時。濾出藥渣,得到純淨太乙油。加入蜂蠟溶化,(若油不夠熱則仍需再加熱)倒入預先消毒準備好的容器中,待冷卻凝固即成。

別人加肉桂粉我則是用肉桂皮,因為不喜歡藥膏裡有粉粉的感覺。肉桂要用上好的,買的時候可先試吃一小塊,香氣濃郁,辛中帶甜為上品。不要用塩酥鷄攤子專用的肉桂粉,那只是磨細的木屑而已。

小火加熱至藥材乾枯。


各位看我這方子是否有點不同?是,我給它加了連翹1兩。不過我已經忘記當初為什麼要加連翹,好像是在一本手抄膏方裏看到的,反正做都已經做了,暫且不論。

這裡收錄兩個太乙膏的記載:

《外科理例》,·嘉靖二年,汪機,西元1368-1644

 

[附方]神仙太乙膏

治一切瘡毒。不問年月深淺。已未成膿。先以溫水洗淨。軟帛拭乾。用緋帛攤貼亦可用冷水吞下。血氣不通,溫酒下。赤白帶,當歸酒下。喉痹及咳嗽,纏喉風,並用新綿裹置口中噙化。下一切風赤眼,捏作小餅,貼太陽穴,外以山梔子湯下。打撲傷損,外貼內服,橘皮湯下。腰膝痛,貼患處,鹽湯下。唾血者,桑白皮湯下。其膏可收十餘年不壞,愈久愈烈。一切疥,別煉油少許,和膏塗之。諸蟲蛇並湯火刀斧傷,皆可內服外貼。玄參白芷當歸肉桂生地黃大黃赤芍(各一兩)咀。用麻油二斤,入銅鍋內煎至黑,濾去渣,入黃丹十二兩再煎滴水中撚,軟硬得中矣。予嘗用治瘡毒並內癰,有奇效。一婦月經不行,腹結塊作痛,貼之經行痛止。愈。

《仁術便覽》,,張潔,西元1368-1644年中醫古籍

[卷四諸瘡]【神仙太乙膏】

治癰疽及一切瘡毒,不問年月深淺,已未成膿者,並治之。如發背,先以溫水洗淨,軟棉拭乾,用緋絹攤貼之。更為丸,用冷水送下。血氣不通,溫水下。赤白帶,當歸酒下。喉痹及咳嗽,纏喉風,並用新帛裹置口中噙化。下一切風赤眼,捏作小餅,貼太陽穴,外以山梔子湯下。打撲傷損,外貼內服,橘皮湯下。腰膝痛,貼患處,鹽湯下。唾血者,桑白皮湯下。以蛤粉為衣,其膏可收十年不壞,愈久愈烈。又治瘰瘡,並用鹽湯洗貼,酒服。凡婦人經脈不通,甘草湯下。一切疥瘡,用麻油煎滾,取出少許,和膏塗之。虎犬蛇蠍,湯火刀斧傷者,皆可內服。外貼神效。玄參當歸赤芍肉桂大黃生地白芷(真正者,各淨稱一兩)上用真香油二斤,入砂鍋炸藥老黃色,去渣,稱淨油二斤,入飛丹一斤,熬用。

 

加味太乙膏的配方更有許多不同版本,有的有加木鱉,因木鱉子有毒,故不選用。我自己用的一批太乙膏有加木鱉,自己斟酌情況使用。但是送人的太乙膏就用不含木鱉的版本,以免日後生事,糾纏不清。

我的加味太乙膏是在原方中再加入乳香沒藥血竭,做出來是紅色的膏狀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> <strike> <strong>

*

反垃圾邮件 / Anti-spam question * Time limit is exhausted. Please reload CAPTCHA.